被遗忘的霍邱一隅——从大十字街到洼子口
城市的建设让霍邱的发展也乘风破浪,越来越多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连通着三面环水的霍邱小城与世界。我们瞩目飞速发展的新兴事物,是否遗忘了那曾经繁闹一时的霍邱老城区。
是的不过二十多年的光景,霍邱曾经的县中心已经悄然转移,尽管这里每天依旧人来人往,但不得不承认,这里渐渐还是被遗忘了!甚至许多霍邱的年轻人并不知道,大十字街在哪里?洼子口在哪?西门口是什么?
这里曾经是霍邱发展的起点,百货大楼,镇政府,供销社,人民银行,针织棉厂,曾经这里也是热热闹闹的。
但如今,游走在这片老城区里,能看到许许多多上了年纪老头老太太,大冬天把手揣进衣袖里端着,找个有太阳的地方,一坐就是半天,闲谈着家长里短。但一年又一年,闲谈的人越来越少,熟悉的面孔再也见不到。
有些空旧的老房子里,院子里井边长着枯草,被油烟熏黑的厨房里灶台上落着厚厚的灰,老式的木制桌椅说不清年头,中堂的茶几上摆着两张黑白遗像,那屋里却再也不会有一盏灯亮起......只有上了年纪的人知道这屋的主人是谁,有着怎样的过往,而那些都成了故事,但终究某一天没人会再知道这里的故事。
交错盘亘的电线,蓝色彩钢瓦搭建的简易棚,掉了漆的大门,我们看着这里的一砖一瓦,走在那些小巷道里,仿佛再难见到我们儿时的样子。除了年纪大的老人,便是三十岁往上的中年人。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告别这里,去大城市发展,立足,继而在新的城市落户成家。我去那里采集过素材,有人看带着相机就问,知不知道这里什么时候拆迁啊?我们并给不了答案。
从东云路街到西云路街,从火神巷到水巷,那些逼仄的小巷道里连路都是缝缝补补的,脱落的墙皮,关了门的小店,石缝里长出的植物是这里没落的象征。
因为小店里没有孩子再会一毛钱买两颗花生糖,再没有人会用公共电话给遥远人的致电。人们苦苦等待着或许不久这里就会拆迁了吧,拆迁了就好了,不用再抱怨院子里总是见不到阳光。
但一年又一年,这里如旧,仿佛被遗忘。
这里还能见到打铁的铺子,巷口卖针线的小摊,打肉烧饼的早餐铺,卖毛鱼的小店,卖粮食酒的小酒馆,卖烟叶的大爷吸着卷烟跟人唠着嗑......
其实,已经很多网友写过了关于南门口的记忆。关于这里,我们到底是回忆多点呢?还是希望它拆迁多点呢?
我们贪恋着曾经生活在这里的点滴记忆,家人间的亲情,邻里间的温情,朋友间的友情,那些过往在回忆的滤镜里被赋予更多美好。当我们面对现实时,压力,窘境,生活的不顺,这里仿佛让心里找到一处可以暂时逃避的地方。
然而,现实是什么呢?是消防车救护车难以到达。
时代的发展也好,时间的流逝也罢,历史的洪流里有些事物被冲走,有些却抗得住岁月的磨砺。我想不管这里什么时候拆迁,或者拆不拆迁,这里都不该遗忘也更不该沦为历史的尘埃,老城区确实需要改造,至少这里不该是消防车救护车难以到达之处。
关于老城区的未来,我们或许该乐观些,至少那些藏在巷子里的老霍邱的味道在我们闻久了汽油后还能忙里偷闲来嗅一嗅。